欢迎访问海勃湾区人民政府!
今天是:
|
| |
移动端
| |
当前位置: 首页>区情>历史沿革

区情

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23-10-05

海勃湾区历史沿革,早在夏商时期,这里就是北方民族繁衍生息之地。春秋时期为白翟(即猃狁之族)牧地。战国时期属林胡牧地。秦灭六国统一中原后,将中国分为三十六郡,海勃湾区隶北地郡。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海勃湾区境内先后成为蒙、汉、回、满等20个民族活动的场所。到明中叶以后,海勃湾地区为鄂尔多斯部的游牧地,并一直延续到中华民国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海勃湾地区隶属鄂托克旗。1955年,从鄂托克旗析出成为独立地区,先后称谓为卓子山矿区、海勃湾市,均隶属伊克昭盟管辖,1976年1月乌海市成立,海勃湾区为乌海市辖中心区。 “海勃湾”一名是由蒙藏语“海若布刀亥”演变而来,意为“雄狮之湾”。神奇的名字来自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在成吉思汗时代,有一个名叫约勒道日玛的著名铁匠,曾在卓子山上为成吉思汗西征制作弓箭和甲胄,成吉思汗得胜后便把卓子山这片肥沃的土地赐给铁匠。铁匠有一子,名海若布,生的犹如雄狮一般英武、剽悍。久而久之,蒙古族牧民就以他的名字来称呼他的草地,于是,便有了“海若布刀亥”这个神奇的名字。 

文化古迹,海勃湾区桌子山山脚沿线,迄今共发现5处,其中以召烧沟岩画最为著称。召烧沟岩画距城区15公里处,系青铜器时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遗迹,1986年9月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发掘出可辨认图形118幅,整个画面完整地磨刻在较为平缓的石灰岩坡面上,总面积650平方米,大多为神态各异的人面像,其中一些图形被有关专家鉴定为太阳神的象征。 


中共乌海市海勃湾区委   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政府主办    海勃湾区人民政府数据应用中心    海勃湾区直各单位联合协办
电话: 0473-2059992    邮箱:hbwqxxb@126.com   地址:乌海市海勃湾区海北大街1号区政府党政大楼   邮编:016000
蒙ICP备05000806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30202000194号

网站地图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联系电话: 0473-2059992 举报邮箱:hbwqxxb@126.com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海勃湾党政机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