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关怀版
立足新发展阶段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发布时间:2021-08-11 09:44    浏览次数:     字体:[ ]

“十四五”时期,海勃湾区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大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持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破解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难题。

坚持创新引领发展  推进产业链现代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未来五年,海勃湾区将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发展由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全面落实“科技兴蒙”行动,打造“科创城”创新资源集聚高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有力支撑乌海市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海勃湾区将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共性技术平台、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同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建设更多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实现异地孵化、乌海转化;加大“柔性用才、项目引才”力度,探索人才异地交流合作机制,破解高层次人才刚性需求问题。

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的产业链集群建设,是推动海勃湾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落实产业强区战略的必然方向。为持续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海勃湾区将实行产业链“链长制”,提升产业层次和发展能级,打造煤基全产业链,切实提高现有焦炭、钢铁、碳材料等产业链发展水平。

海勃湾区将立足产业资源、规模、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推动以煤焦为基础发展氢能源,形成“氢能源—氢冶金高纯生铁—短流程炼钢—风机光伏装备制造—风光发电场”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和“风光发电、工业余热发电供暖—抽水蓄能、电池及氢能储能—智能电网调度—绿电制氢能源”的新能源绿电产业链,促进两条产业链首尾衔接耦合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

海勃湾区还将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以重点行业碳排放达峰路径探索为动力,立足煤焦、钢铁传统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产业集群优势,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促进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数字化赋能,以氢冶金替代碳冶金、新能源绿电置换园区用电实现降碳目标,打造海勃湾低碳工业示范园区。

推动产业结构改变  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十四五”时期,海勃湾区将通过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集群发展,使海勃湾工业园成为推动自治区西部地区产业结构深刻改变的标杆和引擎。

海勃湾区将积极推动国家级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破题,利用全球首套氢基熔融还原生产高纯生铁工艺,推进绿色能源替代煤炭资源,有力推动钢铁行业“碳冶金”向“氢冶金”的转变,建设国家级氢冶金研发基地,吸引高纯生铁应用、风机制造、光伏等相关配套产业研发中心集聚,形成以氢冶金为核心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研发生态圈;同时,推动先进制造业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破题,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施风电、光电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力争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成为我国西北部最大的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辐射甘肃、青海、宁夏等新能源市场,立足自治区“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过境优势探索扩大风机、光伏装备出口,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未来五年,海勃湾区将紧紧围绕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战略定位,抓住“碳达峰、碳中和”创造的重大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工业、城市用能的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步伐。海勃湾区将以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项目为基础,配套电池储能及氢能储能设施和正在建设的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进行储能调峰,打造智能电网,智能控制调度工业园区用电,提高对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构建“风光发电—智能电网—工业用电消纳—抽水蓄能、电池及氢能储能”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打通园区工业用电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以产城融合为路径,推进城市碳达峰进程。

当前,土地、水、能耗等要素已成为制约重点项目落地的重要短板。海勃湾区将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严格执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把“三区三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加快盘活闲置低效土地,一企一策清退僵尸企业,完善工业用地供地制度;深入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加强高耗水行业节水管理,坚持高效优化配置水资源,引导企业大力发展节水技术、节水产业,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大力争取黄河水指标,积极推进水权置换,着力解决水指标紧张问题;同时,坚持把能耗“双控”作为决不能突破的硬指标,建立智慧能源中心,实行能耗预算管理,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产能;统筹推进污水处理厂、变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提标扩面,发展智能电网,加快充电桩、充换电站、加氢站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园区服务集成、产业集聚、发展集约。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推动农业农区现代化

放眼未来,现代服务业正日益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首要力量。海勃湾区将大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工业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推动金融资源集聚、金融服务创新,培育打造金融街、科创城等专业街区,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建设滨河二期。

“十四五”时期,海勃湾区将积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培育现代流通企业,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建设特色网红街巷,大力培育平台经济、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实体商业创新转型,积极发展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实施消费升级行动,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海勃湾建设,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5G网络建设和产业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旅游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积极融入自治区黄河“几”字弯文化旅游带建设,推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围绕乌海湖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农业和农区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关键和难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需要创新性探索、创造性实践。下一步,海勃湾区将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构建以千里山镇农业综合服务示范为核心,培育空港葡萄种植观光带、沿黄河作物种植带竞争新优势的“一核两带”农业发展新格局;同时,发挥“乌海葡萄”品牌效应,打造乌海葡萄现代农业产业园,积极推进沿黄村落作物基地建设,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海勃湾区将围绕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战略定位,坚持把稳产保供的着力点放在提供绿色优质产品供给上,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农业发展向高效节水、绿色可持续转型;同时,坚持把稳产增产的根本出路放在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上,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活动,对葡萄育种等基础性研究及重点项目给予科技创新支持;持续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帮扶政策和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实行分层分类帮扶,提高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带动农区居民稳定增收致富;开展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创建活动,实施农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补齐农区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加强村庄风貌引导,持续推进农区移风易俗,传承农区传统文化,引领村风民风向上向善。


中共乌海市海勃湾区委   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政府主办    海勃湾区人民政府数据应用中心    海勃湾区直各单位联合协办
电话: 0473-2059992    邮箱:hbwqxxb@126.com   地址:乌海市海勃湾区海北大街1号区政府党政大楼   邮编:016000
蒙ICP备05000806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30202000194号

网站地图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联系电话: 0473-2059992 举报邮箱:hbwqxxb@126.com
海勃湾党政机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