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勃湾区人民政府!
今天是:
|
| |
移动端
| |
当前位置:首页>区情>招商引资>投资指南>>正文
乌海市海勃湾低碳工业示范园区发展规划
───
2023-04-01 15:28    来源:经合
下载     【字体: 】    打印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增长势头,抓紧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确保全年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经国务院同意,近期印发了《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发改产业〔2022〕273号),文中指出组织实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实施好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的关于投资和外贸外资政策的新能源驱动战略政策措施。2月21日,自治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又传来新能源驱动的利好消息,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在会上强调,在十四五时期,国家计划在自治区的沙漠地区,计划新建七个大型风电光伏基地,五条清洁能源输电通道,拟新增新能源装机1.28亿千瓦,这近乎再造一个内蒙古电力装机规模,到2030年,规划达到2.84亿千瓦,这必将释放超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将扩大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等产品的市场的需求,带动整个产业链连动发展。海勃湾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把国家“双碳”目标作为最大的发展机遇,实施新能源驱动战略,通过建设新能源制造业基地、新能源应用示范基地,拉动传统煤炭产业重组升级、新能源产业培育壮大,以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产业成功转型。2021年4月,全球首座氢基熔融还原冶炼中试项目在海勃湾工业园区成功投产,标志着引领全国钢铁行业碳中和的氢冶金技术取得突破。目前,海勃湾低碳工业示范园区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全面启动产业延链招商、能耗腾笼换鸟、焦化淘汰升级的低碳转型进程。

一、示范园区建设的实施步骤及产生效益

示范园区建设制定“三步走”战略目标:到2025年实施第一步、第二步,完成现有产业提升改造,布局氢冶金、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2030年实施第三步,完成风、光清洁能源等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实现绿电制绿氢、绿氢冶炼钢铁,在全国钢铁行业率先走出“碳冶金”向“氢冶金”的低碳转型之路,并以绿电替代园区工业传统煤电供电,实现传统能耗趋零的零碳发展。

(一)第一步,延链建链做优现有产业

充分利用海勃湾工业园区现有焦炭产能、钢铁产能、氢基熔融高纯生铁产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延链改造传统产业,整合搬迁升级现有焦化项目,淘汰4.3米、5.5米焦炉装备,高标准建设6.25米以上先进焦炉装备捣固焦项目,产生焦炉煤气副产品,为现有30万吨高纯生铁提供原料,再用熔融铁水发展短流程铸造,实施10万吨风机铸件项目,为风电装备制造提供轮毂部件铸造原料、减少一半以上新增能耗,形成“捣固焦—焦炉煤气—高纯生铁—短流程铸造风机部件”产业链,为打造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奠定基础。二是建链发展新兴产业,园区能耗腾笼换鸟挖掘指标存量,在不新增能耗的基础上,实施光伏全产业链项目,构建光伏高端装备制造新产业链;利用海勃湾区矿山治理形成的光伏用地,实施矿区3GW光伏电站项目,再将光伏所发绿电用于光伏全产业链装备制造,实现绿电制造光伏装备、光伏装机生产绿电的产业零碳循环,同时用绿电替代园区其他项目工业用电,实现低碳发展。

第一步实施后,示范园区现有产业链延伸、战略新兴产业引进实现破题,与2020年相比,园区产值将达到672亿元,增长192%;工业增加值155亿元,增长319%;能耗总量下降12%;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下降71%;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强度下降71%;碳排放量下降9%。

(二)第二步,做强做大提升发展空间。

抢抓“双碳”目标带来的新发展机遇,依托氢基熔融高纯生铁核心技术、核心产业,结合已形成的钢铁、光伏装备制造产业,着力打造新能源制造业基地、新能源应用示范基地。“一条创新链引领发展、四条价值链布局产业”为路径全面打造海勃湾低碳工业示范园区。

——创新引领抢占氢冶金产业变革制高点。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将氢能确定为五大领域之一,氢冶金是氢能产业重点应用领域,颠覆了使用焦炭还原冶炼钢铁的碳冶金技术,是全国钢铁行业走向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具有上万亿的市场前景。海勃湾区2019年引进建龙集团赛思普项目,今年4月成功投产全球首座氢基熔融还原冶炼中试项目,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钢铁技术创新高地。2025年前技术创新分两步走,从目前利用部分的焦炉煤气、煤粉替代焦炭炼铁的非高炉冶金,变革到全部采用焦炉煤气替代煤炭炼铁的富氢冶金,再变革到从焦炉煤气中提取出氢气炼铁的纯氢冶金,这个技术创新过程需要通过产能置换新增实施150万吨高纯生铁项目。2025年后,从焦炉煤气提取纯氢冶金变革到绿电制绿氢冶金的零碳冶金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引领钢铁产业变革发展,将带动全国约2000万吨钢铁产能走向零碳发展之路。在此过程中,氢冶金生产的高品质高纯生铁,是风机核心铸件轮毂等的制造原料,通过氢冶金产业链与风机制造产业链的耦合发展,拉动风机等高端装备制造的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

——巩固基础升级钢铁全产业链。围绕建龙集团赛思普项目新增实施的150万吨高纯生铁项目,充分利用周边地区废钢资源,通过产能置换新增实施200万吨粗钢产能项目,加上建龙集团在园区现有210万吨钢铁产能,达到410万吨粗钢产能,延链提质升级为H型钢风电用中厚板、钢材深加工,建成国西部规模最大的H型钢、风电装备制造用钢生产基地,实现园区钢材深加工产业制造能力、加工深度、附加值与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抓住市场发展风机、光伏装备制造全产业链。乌海市地处国家西北风电、光电基地市场的区位中心,在此布局风机、光伏制造业能极大降低运输成本,还可借助过境乌海的中欧班列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以远低于海运的成本向欧洲出口风机、光伏新能源装备。发展风机全产业链,利用高纯生铁短流程铸件及中厚板、钢材,深加工成为轮毂、底座、轴、塔筒、叶片等风力发电机组重要部件,实施机组总装线及智慧运维服务中心等项目,形成以铁、钢延链耦合发展的完整风机全产业链。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减少铸件二次升温和运输环节,形成强有力的成本竞争优势。发展光伏全产业链,已在“第一步”目标中实施,涵盖多晶硅、单晶硅、切片、电池、组件、光伏玻璃等项目,海勃湾区充分挖掘园区腾笼换鸟节约的存量能耗,在不新增能耗基础上,实施光伏全产业链项目。通过实施以上风机、光伏全产业链项目,带动区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大规模供给、光等可再生发电的装机装备求,形成我国西北地区重要风机、光伏制造业基地。

——转型升级打造焦化、碳材料产业链。依托300万吨焦化项目产生的煤焦油、焦炉煤气副产品,保障宝武集团现有投产项目利用煤焦油资源发展煤焦油精深加工、特种沥青材料、针状焦负极材料等碳材料产业,推动碳材料产业链迈向中高端;在实施全氢冶金项目的同时,同步建设焦炉煤气制氢项目,利用焦炉煤气生产氢气,作为氢冶金原料实现钢铁产业氢冶金技术变革

——发挥优势拓展可再生能源产业大规模应用。此项工作在“第二步”目标中探索示范,重点在“第三步”目标中大规模实施。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目标,海勃湾区工业集中,拥有大用电量负荷,具备绿电替代煤电的大规模新能源应用场景;城市化率高,具备在全国率先实现城市全域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应用场景,由此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一是钢铁产业绿电替代,在钢铁氢冶金领域,利用布局的风光发电制绿氢,实现建龙集团赛思普氢基熔融还原冶炼工艺中采用绿氢替代焦炉煤气制氢,实现冶金碳中和。二是新能源制造业等工业绿电替代,将绿电用于光伏全产业链制造,实现绿电制造光伏装备、光伏装机生产绿电的产业零碳循环,同时替代园区风机制造等其他项目工业用电,实现园区碳中和。三是城市用能绿电替代,以海勃湾区列入国家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为起点,结合布局的风光电资源,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率先成为全国居民用电新能源替代城市,达到城市碳中和。四是区域协同生产消纳绿电,海勃湾区土地资源短缺,需要与周边地区的风光资源取长补短、一体化协同运作,在海勃湾区生产光伏风机装备,在周边地区装机,制发绿电在海勃湾区消纳,实现区域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

第二步实施后,示范园区基本建设完成,与第一步相比,产值将增加665亿元,增长99%;工业增加值将增加67亿元,增长43%;能耗总量将增加增长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下降24%;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强度增长24%;碳排放量将增长23%。

(三)第三步,新能源驱动实现零碳发展。

利用已形成的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继续发展新能源大规模发电产业,实施绿电制绿氢项目,替代焦炉煤气等传统能源制氢。绿氢广泛应用冶金、交通等领域,使园区、城市深度脱炭,走向碳中和发展路径。利用替代的焦炉煤气实施合成蜡项目,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发展。

第三步实施后,示范园区基本实现零碳发展,与第二步相比,产值将增加84亿元,增长6%;工业增加值将增加34亿元,增长15%;能耗总量将下降77%;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下降80%;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强度增长19%;碳排放量将下降127%。

二、示范园区建设的经验规律

(一)坚把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协同发展作为重要路径。

示范园区建设之所以能够实现增强创新链、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形成低碳循环产业发展体系,动力在于现有的产业基础与“双碳”带来的市场机遇,是在依托园区氢冶金示范、焦化、钢铁、碳材料等产业优势,以及光伏、风电市场区位优势的基础上,依靠创新链拉动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借助产业链和园区集聚效应走产业集群发展道路的结果。

(二)坚持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产业转型重要动力

示范园区建设需要对现有高耗能高排放企业产能大刀阔斧实施淘汰升级,从而为延链补链、引进战略新兴产业提供空间,并且能够大幅降低园区的能耗强度、水耗强度和污染排放、碳排放。这些转型发展带来的高效益,能让我们坚定信心,坚决摆脱传统路径依赖,下决心调结构、转动能、提质量,走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三)把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协作发展作为重要保障

示范园区建设需要与乌海周边地区互相取长补短、借力发力才能最终完成。既发挥乌海的工业制造业基础优势和大规模用电负荷优势,又利用周边地区具有的土地空间和风光资源优势,弥补乌海土地空间紧缺、不具备大规模建设光伏、风电基地条件的短板,共同把握“双碳”目标带来的机遇。通过新能源产业的一体化合作,必将带动经济多层次各领域的一体化合作,从而破解乌海及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阻力和难题,推动自治区西部地区实现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


中共乌海市海勃湾区委   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政府主办    海勃湾区人民政府数据应用中心    海勃湾区直各单位联合协办
电话: 0473-2059992    邮箱:hbwqxxb@126.com   地址:乌海市海勃湾区海北大街1号区政府党政大楼   邮编:016000
蒙ICP备05000806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3020001   

蒙公网安备 15030202000194号

网站地图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联系电话: 0473-2059992 举报邮箱:hbwqxxb@126.com
海勃湾党政机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