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海勃湾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七治”工作初见成效
今年,海勃湾区把“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作为工作遵循,把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系统治、综合治、彻底治,深化治矿、治企、治水、治车、治路、治气、治场成效,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高水平保护,在高水平保护中促进高质量发展。
海勃湾区不仅持续强化了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对4家绿色矿山实施了回头看工作,还加快了焦化产业重组,强化洗煤堆煤配煤联合执法,加快推进配煤物流项目建设。
海勃湾区不断提升企业污染根源治理的能力,23个大气污染治理项目中已有6个完成建设;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用水效率,从生态、凌汛期补水蓄水工程、已有蓄水池联通工程及千里山镇中水回用、非常规水源挖潜、工农业节水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论证,合理优化配置水资源。
海勃湾区成立了区、园区道路及周边环境专项治理行动领导小组,划分了65个责任片区,路长制覆盖率100%;完成了矿区道路全封闭管理,矿区道路扬尘得到有效改善。
绿色低碳发展有序推动
今年以来,海勃湾区聚焦绿色发展,积极做强优势产业集群,紧密围绕打造低碳工业示范园目标,推动产业耦合低碳发展,持续提升煤焦钢铁产业水平;着力打造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加快构建多能互补能源体系,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模式。
海勃湾区充分用好自治区“1+N+X”碳达峰碳中和政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制定了招商引资实施方案,筹备风、光清洁能源等项目建设,引进株洲中车时代电气、水发丰远能源、江苏天奇风电及其配套等项目,通过建设新能源制造业基地、新能源应用示范基地,推动传统煤炭产业重组升级、新能源产业培育壮大,从而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能耗双控工作持续推进
今年1—4月,海勃湾区62家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为161.63万吨标准煤,较上年同期增加5.29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4%。
海勃湾区完成区域节能评估报告编制,分析区域内用能情况和用能单位能耗水平,梳理各行业企业主要工艺、主要设备和主要产品的能耗现状,掌握区域内的优质用能企业和一般用能企业,做到用能企业情况“心中有数”。海勃湾区依据园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强度,结合未来可使用的能耗增量和能源强度下降目标,测算经济增长增速,由此,对区域内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进行规划,确保完成能源双控工作任务。
海勃湾区开展了重点用能单位审计专项工作,全面摸清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资源利用状况,改进用能方式,提高能源利用率,防止“一刀切”节能;全面加强依法节能、精准节能,按照《全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乌海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开展能源审计工作。海区2020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5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22户已全部纳入能源审计专项行动,目前,22户企业已通过市发改委聘请的中介机构评审。
海勃湾区不断推进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系统验收工作,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接入系统已接入自治区25家企业,目前,已验收合格7家,正在整改8家,未验收10家;加强与企业沟通,根据企业能耗消耗情况,不定时召开节能领导小组碰头会,及时由监管部门提供有超能迹象的企业名单,准确对接,对超能企业及时约谈,一季度约谈一次6家企业,起到警示作用;组织开展能耗双控培训会,传达上级部门对能耗双控工作的指示精神,针对节能诊断、工业增加值率开展专项培训,确保企业上报数据真实可靠。
此外,海勃湾区还积极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结合大力打造千里山低碳工业园区、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升级的举措,成立了招商领导小组,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办公室设在发改委和经合局,加快引进和培育新型产业步伐,促进全区产业延伸、产业多元、产业升级,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区转型,重点抓储能装备制造业、短流程氢能冶金产业、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可再生能源产业训新材料新能源及光伏产业的投资落地,真正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下一步,海勃湾区将继续坚定不移走产业转型低碳升级之路,打出绿色发展“组合拳”。